在網絡行業開始將零零后流量排上日程的時候,美篇抓住了中老年用戶的需要,活得有滋有味。
圖文創作是個有利可圖的細分市場嗎?看著不像。
圖文創作沒指數級的流量,又非剛需,可以挖出來的盈利泉眼實在太小。
網易的LOFTER靠銷售明信片和框畫探索盈利路徑,韓寒的ONE用廣告吃著流量這碗飯,簡書做的是出版。
成立了13年的豆瓣,走出了編劇鮑晶晶、自媒體人桃桃林林、模特南笙等不少傳奇人物,自己卻還走在盈利的路上,看不清終點。
圖文創作的另一條路文靜年輕人的錢,實在太難掙了。
但圖文創作的需要,并不是這群人獨有。
有家公司,抓住了文靜年輕人以外的人群。
美篇的核心用戶是30-60歲的中老年人,成立僅2年時間,注冊用戶就超越5 400萬人,月獨立訪客1.5億人次。
去年9月末,美篇微信小程序上線,40天突破1 000萬用戶,在第三方微信小程序榜單中躋身前十,與摩拜單車、美團外賣等巨頭并肩。
去年底,美篇拿到經緯中國、真格基金的4 300萬元A+輪籌資。
美篇是怎么樣找到中老年群體的需要的?為什么選擇圖文創作平臺切入?美篇的開創者兼CEO湯祺過去在華為研發部門工作8年多,工作的第5年就有了個人創業的想法。
創業的動力來自爸爸的一個難點。
湯祺的爸爸60歲,是一個攝影喜好者,在一次出游后拍攝了不少張照片。
他期望將照片發出去,但受限于微信9張圖,又不想刷屏,左右為難下找到了他這個懂技術的兒子。
湯祺在應用市場試用了幾款照片推薦、圖文創作的App,但操作繁瑣,對中老年人極不友好。
他決定自己給爸爸寫一個App。
幾天之后,一個可以拖入很多張圖片,并且插文的demo誕生,爸爸試用之后表示認可。
湯祺將這款demo放到華為的內部平臺,做了一次小小的推廣,一周收成了幾百個種子用戶。
這幾百個種子用戶我就沒管了,后來居然自己增長起來,愈加多。
幾個月的時間進步到7 000多個用戶。
這個demo的自傳播屬性讓湯祺頗為開心,他感覺這是一個可以嘗試的創業投資項目。
2015年中,他在南京找到兩位合作伙伴,三個人在工作之余開始了App的健全和迭代。
湯祺回憶,三個人工作都非常忙,天天晚上10點到凌晨2點是他們迭代軟件的時間,周末在咖啡店加班也是正常狀態,如此的生活持續了半年。
辛苦是有回報的。
第二年1月,尚未成立企業的美篇,已經有了50多萬的用戶,如此的成績讓美篇拿到了160萬元的天使輪投資,三位合作伙伴決定離職創業。
湯祺透露,在美篇前期的用戶積累中,有一個有趣的現象:美篇盡可能維持簡潔的系統和UI,不對用戶做出選擇。
但伴隨時間的推移,年齡大的用戶漸漸積累下來,年輕的用戶大多流失了。
結適用戶屬性,不難發現緣由:1.用文字和圖片表達情感,交流互動,更符合中老年用戶的習慣,中老年用戶也有如此的需要。
2.美篇的創作需要圖片素材和插文,門檻比朋友圈要高,時間投入也比朋友圈更多。
這就篩選出來一些對時間不敏銳的用戶,中老年人有更多的空閑時間,青年的時間更碎片化。
3.吸引青年的App太多,美篇的外觀和交互都不夠酷,這種打開頻次低的App愈加很難留在青年的手機上了。
4.美篇天然積累了一批中老年用戶后,內容形成了圈層,把青年區隔開來。
中老年用戶沒你想象中這么無聊,除去拍荷花、廣場舞和幫兒女物色相親對象,他們的生活還有更多精彩的事情。
有垂釣喜好者在水庫邊蹲守十幾個小時,釣上一條十幾斤的大魚;50歲大媽的自制辣醬一年賣出上百萬元的銷售額;61歲的陳冠明騎著三輪車環游世界,總行程17萬多公里。
他們的精彩生活也需要表達和展示。
在網絡行業開始將零零后流量排上日程的時候,美篇搭建起了工具,抓住了這類用戶需要,變成了一個中老年App。
踏破用戶門檻中老年用戶的傳播能力超出了美篇團隊的想象。
2016年,還極少有人注意到,中老年人、中低收入者、學生,這類90后人群成為中國互聯網+市場最后的紅利。
全國上億的廣場舞喜好者觸網,催生了數十個廣場舞App。
借著這股紅利,這一年最初,美篇的用戶數就達到了千萬級。
對中老年用戶來講,App的下載、安裝、登錄,終究是一道門檻。
不管UI怎么樣迭代,操作怎么樣簡化,美篇留存用戶的效率都不夠理想。
美篇要覆蓋更多的受眾人群,就要拉一把那些邁不過門檻的用戶。
2017年初,小程序亮相。
過去的一年里,微信小程序發布了100多項功能,開放了50個入口。
7月,騰訊大幅提高了微信小程序開發者的權限,增加了微信小程序搜索、后臺運維中心等組件。
美篇的高管團隊覺得,即用即走的微信小程序,將美篇本已簡單的用戶門檻,又減少了一大截,這剛好能解決注冊的難點。
為了趕上十一黃金周的流量紅利,核心開發團隊的7個人被封閉在公司附近的酒店里不能回家,只能在天天傍晚下樓散步半小時,其他所有時間都用來開發微信小程序。
終于,趕在9月底,美篇微信小程序上線了。
發布僅1個月,美篇就沖到了阿拉丁微信小程序榜單的第5位。
截至現在,美篇的微信小程序用戶已接近2 700萬人,總用戶數超越5 400萬。
湯祺覺得,微信小程序的特質很合適美篇。
微信小程序的門檻低,易用性強,而且無需注冊,對中老年用戶很友好。
美篇的月度覆蓋用戶能達到1.5億人,點開文章的這1.5億人,僅需用手指點一下,就能打開美篇的微信小程序,直接進行圖文編輯。
在接入微信小程序這種形式后,美篇新用戶的實際轉化的比例提升了5倍。
在App年代,用戶最后下載并且激活成為用戶的實際轉化的比例只有10%左右,但在長按就能辨別進入的微信小程序體系里,實際轉化的比例提高到了50%。
美篇推微信小程序的邏輯和其他企業不同,先讓用戶看到成型的文章,再讓用戶看到微信小程序的入口,在瀏覽文章的過程中,不只讓用戶產生好奇,而且無形中完成了用戶教育。
相比只推薦一個微信小程序入口,如此的用戶邏輯更通順。
用流量賺錢從墨跡天氣、美圖,到Wi-Fi萬能鑰匙,熱賣工具類App的變現是個避不開的話題。
美篇的內容和主流App的畫風全然不同有人發帖新人報道,請多關照;有用戶把群友聚會的照片傳了上來;有用戶借著月全食吟詩一首;還有用戶撰文祝福兒子步入而立之年。
中老年用戶的需要、愛好,還沒人能全盤學會,強如阿里也要高薪招聘廣場舞KOL。
沒辦法批量地進行流量變現,美篇選擇局部的流量效應:廣告業務和打賞功能。
每一個用戶都可以對文章作者進行打賞,美篇在其中抽取肯定收益。
湯祺介紹,美篇的用戶多半是由口碑接力產生,這意味著用戶連接打造在熟人關系上,這是美篇推出打賞功能的邏輯一兩塊錢的打賞不多,但能加大用戶的黏性,鼓勵用戶繼續創作,同時還能幫美篇達成一部分盈利。
依賴這兩項業務,美篇在2016年達成少量盈利。
這兩項業務不夠支撐美篇的擴張。
2017年初,真格基金找到湯祺,聊了十幾分鐘就拍板了。
真格的A輪投資后,一次用戶反饋讓美篇找到了新的盈利渠道。
一位用戶聯系美篇的客服,詢問怎么樣將美篇的頁面保存下來,并進行彩印。
網頁打印會在翻頁時將照片隔斷,客戶體驗不佳。
湯祺敏銳地意識到,這是一塊有潛力的市場。
不久之后,美篇推出了個性化的彩印業務,用戶選擇我們的作品一鍵下單并付款,系統進行自動排版,打印好的實體相冊非常快就會寄到用戶手中。
一本幾十頁的相冊打印出來并不實惠。
美篇打印業務的規范價是128元,假如頁數多,還會額外增加成本。
因為彩印的高本錢,這項業務的毛利率并不高。
但打印業務的消費場景很廣泛:一些攝影喜好者每次出游都會把游記推薦在美篇上,打印出來就是一本游記。
不少組織者會把社團活動和同學聚會的照片制作成美篇并打印出來,分發給每一位參加者,對中老年用戶來講,如此的實體相冊有非常高的紀念價值。
現在,打印業務占到美篇總收入的三分之一,有著35.5%的復購率,并且仍在迅速增長。
怎么樣讓更多的用戶產生互動和關聯?這是美篇持續盈利的必然趨勢。
美篇的選擇是打造社區。
基于地點,基于攝影、旅游等話題,基于粉數不少的KOL,用戶可以創建并加入不一樣的圈子。
圈子由圈主管理,既能夠發想法,也可以發文章和圖片。
談到社區,湯祺表示,社區化是工具類App天然的進化方向,而美篇基于內容和熟人關系,更有社區化的潛質。
美篇的社區化,主要解決三個問題:第一,增加用戶黏性和打開次數。
一個單一的工具類App,用戶的打開次數和用時長都有限,社區化能增加可閱讀的內容,有益于用戶的留存。
第二,基于熟人關系的社區能夠幫助美篇的盈利探索。
有了社區,用戶之間的連接更緊密,打印和打賞的消費場景會愈加廣泛,也能夠幫助探索電子商務等其他增值服務。
第三,消化長尾文章。
一些作者的文章水平相對較低,或者不在乎文章水平,假如長期無人閱讀,必然影響作者的創作積極性。
基于地點和用戶關系的推送,有益于消化這類長尾文章,讓這類文章也產生信息價值。
美篇要塑造一個圖文并茂的中老年社區。
2017年,美篇的營收從500萬元增長至2 000多萬元,增長率超越300%。
用戶是一個永恒的商業話題。
有人說消費升級的年代,需要抓住95后、零零后用戶;有些企業信奉女性和孩子的錢最好賺;也有針對中年輕人男士的商品,以高質量支撐高毛利。
而離得遠遠的了主流消費人群的美篇,一樣活得有滋有味。
在互聯網+年代,找到用戶不意味著企業的成功。
能摸到用戶痛點,理解用戶邏輯,給用戶創造價值的企業,才能取得用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