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到看重商品服務和水平的國家,不少人都會想到日本,日本人做買賣非常古板,但認真、細致,這兩點總是就是商業成功的訣竅,日本的商品總是極少做廣告宣傳,一些百年千年老店從來沒任何宣傳,但一直遭到大眾推崇,主要靠的就是文化價值和爆表的口碑,今天給大伙講的是一個日本大神,他當時創業的時候已經53歲,口袋里只須7000塊錢,但卻做了雷軍一生想干的事情。
在日本假如一個男性的衣柜里有5件襯衫,那樣有三件是他制作的,每件79USD的襯衫在日本買到脫銷,還把門店開到了世界上最繁華的購物中心。
貞末良雄的職業生涯可以用慘淡無光來形容,可能有的人一生下來就是創業的料,前半生歷經艱辛,后半生苦盡甘來。
他過去任職過服飾店,有5家都以中途破產告終,在33歲的時候,他擔任過一家服飾品牌庫存主管,當時該服飾品牌在日本非常受青睞,公司營業額也不斷上升,當公司都沉浸在喜悅中時,他敏銳的發現,雖然企業的年營業額超越預計的三倍,但生產部門總是不根據總部的預算,為了追求銷售營業額不斷超量生產,如此一旦經濟不景氣,資金周轉就比較容易出現問題,他一直想董事長反映,但并沒引起老板的注意力反而被數落一翻,后由來為日本經濟下滑,該品牌庫存過多致使資金鏈斷裂的破產破產。
后來他又去了不少家服公司但都沒得到重用,35歲了依舊窮困潦倒,于是他計劃自己干,在1991年的時候,53歲的他攜帶老婆用7000塊錢在鐮倉租了16平方米的小店開始干,由于雇不起人店里面只有兩個人,需要天天賣出3件衣服才能保持生計,但現實狀況卻非常慘淡,于是他開始深思什么衣服是用戶最需要的,于是襯衣出目前他的腦海里,但因為小店偏遠品牌知名度不高雖然水平非常不錯但訂單還是少,老婆為了給老公做宣傳,在各大雜志上寫文章,當不少雜志發布鐮倉襯衣的特輯后,開始遭到人的關注,好口碑也慢慢傳開。
貞末良雄從剛開始就是從用戶的角度出發,不做廣告和宣傳,沒途徑支持,就降低了加價率,為用戶省錢,全球可以買到他家襯衣,卻只在日本、美國和臺灣開線下門店。
而且鐮倉襯衣的生產環節從來不外包全在日本,所有襯衣都是日本匠人手工制作,所有產量有限賣完了就沒了。
用戶穿著他家的襯衣從來沒感覺低廉寒酸,反而感覺驕傲有面,由于款式限量做個精致。
他讓提供商感覺有錢賺,不以任何理由讓提供商的不聊降價,完全替提供商考慮,由于他了解只有讓提供商感覺有錢賺,才會把好東西留給你,在好東西上加工的商品才能給用戶最好的體驗。
經過了20年的進步,鐮倉襯衣以東京為中心在日本開了26家分店,每分鐘銷售量數百件年銷售量十億件。
所謂的用戶思維不是你以為的思維,而是自己作為用戶去體驗去考慮,這就是所謂的匠人精神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