諾頓殺毒是由聲譽優良的大公司用龐大的預算做出來的, 邁克菲殺毒是一個人在小公寓里運營BBS,海量用戶幫他迭代的商品。
哪個勝出了呢?他們都非常成功。
不少人錯誤地覺得,需要去探尋最好的商業實踐,然后復制。
并不是這樣。
你的成功取決于你的策略、組織結構、商業環境這三者是不是統一。
你的業務和其他人看起來完全不同,但你一樣可以獲得成功。
(本文和視頻依據William Barnett在混沌研習社的課程內容整理而成。
)演講者| 威廉巴內特 ( William Barnett, 斯坦福大學策略學教授,紅桃皇后角逐理論提出者 )在各種各樣的市場角逐當中,天天都有很多的變化。
大家需要不斷探索,去發現成功的商業模式。
那樣成功的商業模式是否都有共性呢?我想用兩個故事來講解。
邁克菲通過提供免費共享的殺毒軟件形成社群,產生自我迭代機制。
免費商品怎么樣產生盈利模式?家庭免費,公司收費邁克菲創造了雙層收費邏輯第一個故事的主人公叫邁克菲。
故事發生在上世紀八十年代,微型計算機剛剛被創造的時候。
有一天邁克菲讀報紙的時候,看到一條新聞說:大家遇見一個從來沒見過的新問題。
有一種藏在3.5寸軟盤里面的程序,大家把它插入電腦,這個程序就會侵入電腦,破壞電腦的原有程序。
目前大家了解那個破壞性程序其實就是電腦病毒,但在那個時候,電腦病毒還是一個完全陌生的定義。
邁克菲看到這個新聞的時候,他很開心,于是跑到技術平臺上 發了一個帖子說,我想做一個針對電腦病毒的解決方法,哪個來幫我?一個人立刻給了回話:我想助你一塊寫這個程序。
然后邁克菲就把病毒程序的拷貝版本公布在平臺里說,看,這個就是大家要干掉的家伙。
他們把殺毒程序寫好將來,把它放在平臺里說,大伙自己拿去用吧,不收費的。
這可以說是電腦行業里面第一個免費推薦軟件的先驅。
這個殺毒軟件 很飛速地 被大伙使用了。
有些時候,邁克菲會收到如此的私聊:你的軟件,在我電腦上用不了。
這也是第一個用戶生成內容(UGC)的例子。
邁克菲就依據用戶建議去做修改,他的軟件越做越好,越做越強。
后來邁克菲的用戶愈加多,不少人在家用得很好,就會帶到工作的地方去用。
但在商業場所用,就涉及到版權的問題。
于是邁克菲說,假如你是在家用這個殺毒軟件,沒那些問題,你可以免費用。
但假如你在工作場合用,你就需要獲得許可。
那個時候,安裝一個軟件需要支付25USD,一個公司可能有上萬臺電腦,這是很大的一筆開銷。
但邁克菲說,我不需要那樣多,一臺電腦2USD就好。
憑著 這個殺毒軟件,邁克菲第一年賺了500萬USD,第二年賺了1000萬USD。
大家這里看到,邁克菲的商業邏輯是讓人驚嘆的。
我推出一個軟件,假如好,大家就會用,假如不好,大家就會抱怨,那樣大家就去改進,把它做得更好。
家庭用完全免費,工作用才會收費。
因此即使這個商品是不收費的,它依舊有盈利的模式,大家可以把它叫做雙層的收費模式,或者是許可模式。
邁克菲其實是創造了這種免費商品怎么樣盈利的商業邏輯。
諾頓通過與各大企業的高層打造定向合作,形成付費商業模式。
諾頓殺毒依賴頂層驅動邁克菲殺毒依靠底層驅動最后哪個會是贏家?第二個故事也是一家做殺毒軟件的公司,叫 Symantec。
與邁克菲不一樣的是,這家公司一直在和不少大企業的高層交際。
這類高層會找到Symantec說,大家公司內部的電腦病毒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,大家期望你能提供一個解決方法。
于是 Symantec 用了不少預算,雇出色的技術員寫程序,租用了很豪華的辦公樓,最后他們推出了諾頓殺毒軟件,并把它作為一個企業的解決方法,賣給顧客。
諾頓的殺毒軟件和邁克菲的殺毒軟件,兩家的角逐就出來了。
諾頓殺毒是由一個聲譽優良的大公司,用龐大的預算做出來的。
而邁克菲呢?他就一個人在小公寓里面運營著我們的BBS,但他有為數海量的忠誠用戶幫他迭代商品。
猜一下最后哪個勝出了呢?我聽到有人說邁克菲。
這個問題很不好回答,由于現在大家看到這兩家都還在,都很成功。
或許在早期,邁克菲更為成功,其緣由就是他的商品里面有一個內置的學習機制,由于它是由用戶自己創造內容的。
邁克菲或許會主導市場,由于他們的軟件一直先行一步。
而 Symantec,是一些企業的高層對自己企業的信息安全比較擔憂,才去找軟件開發商,他們永遠遲了一步。
Symantec會感覺有點落差,他們花了不少錢,但他們的開發者只是在追隨邁克菲。
但伴隨網絡的發達, Symantec達成了一個迅速響應的機制。
一旦有病毒侵襲,這個病毒立刻就進入到研發部門,然后飛速地開發出殺毒程序。
所以在如此一個角逐環境下,這兩家是在相互鼓勵他們,或者說是督促他們變得更好,把整個網絡的安全性提升了。
你的業務和其他人看起來完全不同,但你一樣可以獲得成功。
不管你在什么市場成功的辦法不是單一的取決于策略、組織和環境的統一通過這兩個例子,大家看到一個什么道理呢?成功其實是取決于我的策略、組織結構、企業的環境這三者之間能否達到統一。
你的策略和環境決定了你的組織結構。
大家看到邁克菲是一個免費推薦軟件,他的用戶會不斷地更新這個商品,因此他無需一個公司總部或者高樓大廈。
對于他來講,他的業務中心就是他的用戶群和社區。
大家雖然了解我們的貢獻沒方法產生收入,但還是想留下來幫他改變商品。
Symantec就完全不同,他的基礎是和那些大公司高層的關系,所以他們需要要有氣派的辦公樓,需要要雇傭那些有高級MBA學位的職員,需要要有明確的SOP工作步驟。
由于只有證明自己是完全靠譜的,才能讓這類知名的大公司來購買他們的商品和服務。
面對版權問題,兩家企業的態度也是完全不一樣的。
假如 Symantec看到盜版的諾頓軟件,他們一定會找出源頭,并訴之公堂。
但邁克菲假如看到一個盜版的邁克菲殺毒軟件,他或許也會找到到底是哪個做的,然后給他一個最新的版本,說,要不你用這個吧,這個比你的更好。
其實我不在乎你到底是否盜版,但我感覺你發布出去的需要是最好的才行,不然會干擾我的聲譽。
這兩家公司是不一樣的策略,不一樣的組織構造,但都成功了。
所以其實我感覺,無論你是在什么市場,成功的辦法不是單一的。
不少人錯誤地覺得,大家需要要去探尋最好的商業實踐,然后把它拿過來復制。
并非這樣。
不要去追隨其他人。
想想你的策略是什么,然后考慮應該怎么樣去塑造你的組織結構。
你的成功取決于你的策略、組織結構、商業環境這三者是不是統一。
你的業務和其他人看起來完全不同,但你一樣可以獲得成功。